> 文章列表 > “勿逐皮毛粗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勿逐皮毛粗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勿逐皮毛粗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勿逐皮毛粗”出自宋代叶适的《王氏读书吟堂》。

“勿逐皮毛粗”全诗

《王氏读书吟堂》

宋代 叶适

谁能采桑谈,谁能带经锄。

古人读书地,妙理出穷闾。

矧今治华室,山翠涌前除。

凤烟聚景趣,花竹成画图。

主人乌纱帢,子弟绣罗襦。

新装茧纸印,上记开闢初。

展卷忽有得,欣如奏齐竽。

勉哉造其微,勿逐皮毛粗。

《王氏读书吟堂》叶适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王氏读书吟堂》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译文:

谁能采桑谈,谁能带经锄。

古人读书地,妙理出穷闾。

矧今治华室,山翠涌前除。

凤烟聚景趣,花竹成画图。

主人乌纱帢,子弟绣罗襦。

新装茧纸印,上记开闢初。

展卷忽有得,欣如奏齐竽。

勉哉造其微,勿逐皮毛粗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的场景,以王氏读书吟堂为背景,表达了对古人读书之地的敬仰和对现代读书环境的赞美。诗人通过对吟堂的描绘,展现了读书的愉悦和收获,呼吁读书者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外在的粗浅,而是应该专注于深入细微的思考和理解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古人读书之地与现代读书环境的对比为线索,通过描绘吟堂的景象和细节,表达了对读书精神的颂扬和思考。诗中的\"采桑谈\"和\"带经锄\"这两句话,形象地描述了读书者的专注和勤奋。古人读书之地被赞颂为\"妙理出穷闾\",强调了古代读书环境的纯净和聚集了智慧的地方。而现代读书环境则被形容为\"治华室\",即华丽的书斋,山翠、凤烟、花竹等景物的描绘,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图。主人的乌纱帢和子弟的绣罗襦,则展现了读书人家庭的温馨和文化的传承。

诗的最后两句\"新装茧纸印,上记开闢初。展卷忽有得,欣如奏齐竽。\"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。茧纸印是指新印刷的书籍,上面记载着新的知识,读者翻开书籍,突然有所得,就像奏齐竽一样,欣喜不已。最后两句勉励读书者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外在的粗浅,而是要专注于深入细微的思考和理解。

整首诗以古人读书之地和现代读书环境的对比,既表达了对古代读书环境的敬仰和羡慕,又赞美了现代读书环境的美好。通过对读书的赞美和思考,诗人呼吁读者们应该专注于深入细微的思考和理解,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外在的粗浅,这是对读书精神的一种崇高的追求和呼吁。